《中国共产党吉林历史》第一卷
日期:2015-02-08 16:17:30 |
《中国共产党吉林历史》(第一卷)
目录
第一编 吉林党组织的创建和初步发展时期
(1921年7月-1931年9月)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吉林的社会状况/3
一、近代吉林的社会变迁/3
一、日俄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和掠夺/5
二、奉系军阀的黑暗统治/11
四、吉林人民的早期反帝反封建斗争/1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吉林的传播与民众的觉醒/18
一、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吉林/18
二、马克思主义在吉林的传播/23
三、新思想、新文化的兴起/ 29
四、各族人民掀起反对日军入侵延边的斗争/ 32
五、吉林工人阶级的成长及早期罢工斗争/37
第三章 吉林党组织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斗争/41
一、共产党人在吉林的早期革命活动/41
一、各界群众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45
三、吉林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长春支部的诞生/ 51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吉林的开展及奉系军阀的破坏/56
五、吉林、柳河党组织的建立/60
六、拒日临江设领斗争的胜利/63
第四章 吉林党组织的发展,工农群众运动的全面展开/69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东北形势与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69
一、中共吉长区委、吉长县委的建立/73
三、城市工人运动的发展,吉长、吉敦铁路工人的 同盟罢工/76
四、东边道大刀会农民运动的兴起/ 80
五、中共东南特委的建立/85
六、中共延边区委的建立/88
七、反对日本修筑吉会铁路的护路斗争/91
第五章 吉林党组织的壮大,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涨/98
一、在吉林地区的朝鲜共产主义者加人中国共产党/98
一 “红五月斗争”和东北第一个人民政权——和龙 县药水洞苏维埃政府的成立/103
三、敦额“八一暴动” /107
四、中共东满特委、南满特委的建立和发展/109
五、长春、吉林党组织的恢复/115
六、学生运动的新高潮与“吉林五中共产党案” /118
七、吉林人民反对日本制造万宝山事件的斗争怒潮/123
第二编 吉林党组织在东北抗日战争时期
(1931年9月-1945年8月)
第六章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政治形势,抗日救国运动的兴起/135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以长春为中心的日伪殖民统治的建立/135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东北时局的主张,中共满洲省委对吉林党组织的调整与加强/141
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吉林各族人民投身抗日救国洪流/144
四、抗日义勇军在吉林各地的兴起/149
五、吉林各地义勇军的抗日斗争/153
六、党在抗日义勇军中的工作/l59
七、抗日义勇军遭受严重挫折/163
第七章 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169
一、东、南满地区群众性反日斗争的高涨/169
二、东满各县抗日游击队的建立与发展/173
三、磐石、海龙工农义勇军的建立/177
四、杨靖宇领导改编南满、海龙游击队/180
五、东满各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183
六、磐石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187
七、北方会议决议在吉林的贯彻及其影响/190
第八章 贯彻党在东北的反日统一战线方针,抗日斗争的发展/194
一、日伪殖民统治体系的确立,法西斯统治的加强/194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在东北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 201
三、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在吉林的传达贯彻/204
四、磐石地区联合抗战局面的形成/206
五、东满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210
六、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的建立,辉发江南抗日游击区的开辟/214
七、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的建立,安图与汪宁边界抗日游击区的开辟/220
八、铁路、工矿工人的反日斗争/224
九、吉长地区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227
第九章 南满抗日斗争的蓬勃发展,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扩大/230
一、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南满临时特委的成立/230
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各部分区开展游击战争/233
三、开辟河里、那尔轰等抗日游击根据地/236
四、建立南满反日会,筹建南满抗日政权/241
第十章 东满抗日斗争在曲折道路上发展/246
一、中共东满特委在革命队伍内部开展的反“民生团”斗争出现严重失误/246
二、上级党组织给东满发出指示信/252
三、大荒崴、腰营沟会议的召开/257
四、第二军独立师实行战略转移,开辟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262
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正式成立,敦额与绥宁抗日游击区的开辟/267
第十一章 扩大反日统一战线,抗日斗争高潮的到来/274
一、日伪残暴推行“集团部落”政策,破坏吉林抗日斗争/274
二、伪满洲国“三年治安肃正计划”的制定及其对吉林抗日军民的血腥镇压/278
三、《六三指示信》和《八一宣言》在吉林的贯彻/284
四、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编成,长白山抗日游击区的发展/288
五、中共南满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编成/294
六、中共满洲省委的撤销,中共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路军的成立/297
七、配合红军东征抗日,抗联第一路军两次西征/300
八、抗联第一路军以密营为依托粉碎日伪“东边道独立大讨伐”/306
九、全国抗战爆发后抗联第一路军英勇作战,牵制日军人关/310
十、抗联第十军在吉林境内的抗日斗争/315
十一、人民群众的抗日活动及其对抗日游击战争的支援/318
十二、文化、教育界的反日斗争/322
十三、各地基层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326
第十二章 日伪强化殖民统治,抗联第一路军的艰苦奋斗/329
一、日伪加紧推行“治安肃正”,疯狂“讨伐”抗联第一路军/329
二、抗联第一路军主力会师辑安老岭山区和老岭会议的召开/334
三、老岭紧急会议的召开,抗联第一路军的改编及其战略转移/339
四、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致电东北抗日军民,抗联第一路军的英勇斗争/344
五、抗联第一路军在长白山区艰苦转战,杨靖宇壮烈殉国/351
六、中共南满省委扩大会议的召开,抗联第一路军余部继续坚持战斗/357
第十三章 地下党、抗联小部队的顽强斗争,东北抗战的最后胜利/364
一、中共东北委员会和抗联教导旅的成立,抗联小部队的顽强斗争/364
二、东北青年救亡会在吉林隐蔽战线的斗争/370
三、中共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的组建,党向吉林的派遣工作及秘密建党活动/377
四、各界民众在白色恐怖下的反抗斗争/384
五、地下党、抗日联军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东北,日伪政权覆灭/392
第三编 吉林党组织在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9月-1949年9月)
第十四章东北光复后的形势,建党、建军、建政工作的初步开展/399
一、美苏对华政策,国民党抢占东北的部署/399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东北的战略决策与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成立/403
三、东北抗日联军和地下党配合苏军接管吉林/408
四、开展建党、建军、建政工作,建立群众组织/412
第十五章 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人民武装的扩大/418
一、中共东北委员会的撤销,吉合区党委的成立/418
二、关内干部、部队进驻吉林,各级党政军机构的建立/420
三、国民党外交接收东北受挫与武力进攻东北/425
四、党政军机构撤出长春、四平,吉林省政府的成立/429
第十六章 贯彻“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战略方针,反击国民党军事进攻/434
一、贯彻中共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指示,中共吉辽、吉江省委的成立/434
二、开展反奸清算斗争,减租减息和分配日伪土地/438
三、清剿土匪和镇压叛乱的初步胜利/.443
四、苏联红军撤军回国,中共中央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方针的确定/450
五、解放四平,攻克长春/453
六、国民党军大举北犯与四平保卫战/459
七、党政军撤出长春、吉林与拉新作战的胜利/464
八、军调部执行小组在吉林的活动/467
第十七章 深入发动群众,建设巩固的根据地/472
一、中共吉林、辽吉省委和辽宁省分委的组建,东满、辽吉、南满根据地的初步形成/472
二、贯彻东北局《七七决议》/477
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清算分地和“煮夹生饭”斗争/480
四、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484
五、深入开展剿匪斗争/487
六、坚持边沿区武装斗争,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491
七、中共南满分局在临江成立和七道江会议的召开/498
八、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的胜利/502
九、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及金融、商贸的初步发展/507
十、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513
十一、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挥少数民族的积极作用/520
第十八章 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吉林解放区的扩大/525
一、地方武装积极配合夏季攻势,扩大解放区/525
二、开展锄奸反特斗争/529
三、二线兵团的建立及其对主力部队的补充/534
四、秋、冬季攻势的展开,吉林、四平等城镇的收复/537
五、“砍挖”斗争和新收复区的土地改革/542
六、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平分土地与纠偏工作/548
七、开展整党整军运动,公开建党,建立统一的群团组织/552
八、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全力支援前线/558
第十九章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吉林全境解放/564
一、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人民的悲惨生活/.564
二、党在国统区的地下组织和情报工作/568
三、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574
四、党对滇军的争取工作,国民党第六十军起义/.578
五、长春围困战役与吉林全省解放/584
第二十章 吉林解放区的全面建设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591
一、城市的接管与社会改造/591
二、新区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598
三、民主建政,镇压反动残余势力,巩固人民民主政权/601
四、统一财经工作,发展内外贸易/608
五、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611
六、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616
七、发展国营经济和合作经济,利用、限制资本主义经济/620
八、开展农业大生产运动,战胜自然灾害/626
九、支援全国解放战争,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31
大事年表/636
后记/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