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党史研究>  综合研究

党领导吉林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功绩

2021-08-30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吉林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总结党的丰功伟绩是献给党90华诞的最好贺礼。

吉林地处东北的边陲,自然环境差,在解放前地广人稀,经济文化落后,民族矛盾突出,社会动荡不安,但中国共产党领导吉林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第一、创建和发展党的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共产党人马骏就把革命的星星之火播撒在吉林大地上。1924年9月,他以吉林私立毓文中学教员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到吉林省开展革命活动的第一位共产党员。1924年8月,共产党员张锦春受党组织的派遣,在长春二道沟邮局设立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的最早组织——长春二道沟邮局通讯站,并发展了韩守本等吉林省第一批共产党员。1926年9月中共长春支部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吉林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做了大量的工作,被称赞为“是当时最有力量的支部”。

第二、领导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九一八事变后,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崇山峻岭之中,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决死的斗争。来自河南的杨靖宇,来自云南的周保中,来自辽宁的赵尚志,来自安徽的童长荣,来自山东的王德泰,来自山西的魏拯民……,他们舍弃家庭,拯救国家;舍弃亲人,拯救人民;舍弃生命,报国驱敌。在日本侵略军的大举进攻下,多数抗日队伍仅战斗一年左右就纷纷溃散。只有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的党组织并不健全,党员人数也不多,只有800多名,但是他们不怕流血牺牲,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吉林省的党组织东满特委和磐石中心县委建立了中共党史、中共军史上第一批抗日游击队和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人在吉林最先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成立东北抗日联军。并成立了南满、吉东和北满三个省委,把东北抗日联军改编为三个路军。尤其是杨靖宇任总司令的抗联第一路军,被敌人称为“治安之癌”。杨靖宇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抵抗外敌入侵的最有代表性的英雄典范。

第三、为东北和全国的解放做出重大贡献。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东北局统一指挥和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先后解放被国民党占据的四平、长春、齐齐哈尔、哈尔滨和吉林等大中城市。东北局利用停战15天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和“七七决议”,掀起下乡热潮,到广大农村,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1946年10月,国民党对南满(今辽宁省丹东、吉林省通化、白山)地区进行大举进攻,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总部适时制定了“南打北拉”和“北打南拉”的战术,发起了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使东北解放区度过了战略防御最困难阶段,从而扭转了东北战局。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反攻,接连夺取夏、秋、冬三季攻势的胜利。1948年底吉林全境解放。推动了东北战场的胜利。此后,东北党组织和东北解放区肩负起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和建设东北的双重任务。吉林人民,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全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吉林省全境动员40多万青壮年参军,长春工厂为南下部队生产军锅4200个,军锹22000把,军镐15000把,30万吨粮食。中共吉林省委书记陈正人带队,从省到县,对口接收江西省。吉林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吉林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用生命和汗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第一、打造新中国的“工业摇篮”。“一五”期间,吉林省重点项目成绩显著。这些重点项目包括第一汽车制造厂、吉林染料厂、吉林化肥厂、吉林电石厂、吉林铁合金厂、吉林碳素厂、吉林丰满电厂、松东李输电线路工程(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吉林热电厂、西安中央竖井(辽源矿务局西安煤矿)和东北光学电工程仪器厂(二二八厂)。到1957年,“一五”重点工程大多数提前。全省乃至全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汽车制造、铁合金、碳素制品、硫酸合成氨、家用化肥、金属切削机床等,从无到有开始建立起来。吉林工业跨越到一个新的水平,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继“一五”之后,五六十年代吉林省又陆续新建了一些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以长春市为中心的行走机械生产的工业体系,以吉林市为中心的化学工业基地初步确立,带动了吉林省工业的发展,而且成为全国铁路、公路交通运输车辆的主要生产基地,成为全国化学工业的龙头。

第二、促进吉林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1956年召开的中共吉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省内形势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指出:“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社会主义改造在我省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吉林已经确立起来。由此,大会提出,“社会主义是要建立在工农业生产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把发展工农业生产作为党的领导工作的中心”。在这一精神指引下,吉林省的农业、工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如粮食、汽车、物理、化学、电影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国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吉林人民还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中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吉林化工区建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染料厂和化肥厂,安装了亚洲最大的电石炉和一系列加工设备。吉林省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面向农村的有线广播站、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创造了新中国第一台联合收割机、第一台高精度测重仪、我国首批自主知识产权重组人胰岛素、世界第一个大豆杂交品种等等。党领导吉林人民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第三、涌现出一批时代楷模。吉林大地英雄辈出,涌现出我军零伤亡美军尸横遍野的郭忠田英雄排长、舍己为公的青年工人陈岱山、苦战奋斗的带头人齐殿云、坚持真理的史云峰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涌现出艰苦奋斗的小乡、全军先进连队红九连等许多英雄模范群体。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吉林地处战争最前沿。集安市的鸭绿江口岸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先进入朝鲜的通道。吉林省先后有3.07万优秀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1082名青年学生组成随军工作团赴朝鲜,有4587名朝鲜族干部、党团员入朝担任翻译工作,组织支前战勤民工142.2万人,其中5.3万人组成担架队、运输队跟随主力部队赴朝参战。吉林省有18260位志愿军指战员英勇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吉林人民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家卫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新时期,吉林省干部群众在党中央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胜利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改革开放30多年,吉林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改革创新,努力振兴吉林。

第一、吹响解放思想的号角。1978年9月15日,邓小平在长春南湖宾馆接见部分省党政军领导干部并讲话。他强调:怎么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个大问题。“两个凡是”不是真高举,是形式主义的高举,是假的高举。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是在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邓小平阐述了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论点。邓小平以长春为起点的整个“北方讲话”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煽风点火”。但他是煽革命之风,点真理之火。它像一支号角奏响了拨乱反正的序曲,拉开了伟大转折的序幕,也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好了舆论准备。邓小平的讲话给吉林省党政军领导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促进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拨乱反正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重大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解放思想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吉林省改革开放的总阀门。

第二、率先实行农村经营方式的改革。1979年1月,吉林省委提出农村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产到作业组,联产计酬,由此揭开吉林省农村改革的序幕。我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点是:先出现自发包产到组责任制,后又出现数百个包产到户责任制。德惠县(县级市)万宝公社新立大队小洼子生产队,以按手印签订秘密合同的方式实行了联产到劳生产责任制,当年就收到很好的效果,成为吉林省最早实行联产到劳生产责任制的典型之一。从1979年试点包产到户开始,德惠县连续三年成为全国粮食产量第一的县,成为全国2700个县中的佼佼者,为减轻国家粮食负担功不可没。1980年,全省推行专业承包和联产到劳,1982年又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经营体制改革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改革得到确立和巩固。

第三、率先实现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是农民在民主自治领域的自发创造,这一制度模式的推行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影响绝不亚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内的历史地位。梨树“海选”做法萌芽于1986年基层政权建设试点工作中北老壕村的村干部选举,基本成熟于1991年底平安村的第二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在十多年的探索尝试过程中,梨树县村委会选举经历了起步、发展、提高的过程,历经5次换届选举的“海选”做法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并在当地广泛推行。更重要的是,梨树县创造的“海选”为全国村委会民主选举提供了宝贵经验,其做法中所体现的由村民行使直接选举村官权利这一民主原则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吸收,并向全国农村推行。因此,“海选”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种以直接选举为基础的基层民主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特色。

第四、大胆探索国企改革。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把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也给吉林省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吉林省国有经济比重长期高达80%,国有企业数量多,历史包袱沉重,企业改制困难大、任务艰巨。其中10%已经多年没有生产经营活动了,职工下岗、工厂不开工;有50%以上的企业是资不抵债的;总的净资产比重已经很低,而且还在像伏天里的冰棍一样不断消蚀。吉林省委、省政府从吉林实际出发,提出了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维护职工利益、有利于调动改革者积极性的“三个有利于”原则。坚持做到整体改制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到位、国有资本退出到位和推动改制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四到位一基本”标准和要求,使全省国有企业改制最终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目前,全省工业及非工业领域国有企业,已基本完成改制。安置职工100万人,支付改制成本200多亿元。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国企改革攻坚的另一重大收获是优化了市场环境,吸引了大量外部和民间资本进入,我省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之所以能够大幅度增长,国企改革功不可没。与此同时,吉林省还在流通体制、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为全省的经济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第五、努力开创老工业基地振兴新局面。2003年10月,中央吹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号角,给吉林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以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和突破性的工作举措,向制约吉林发展的种种阻碍发起猛攻。在全力推进国企改革攻坚战的同时,投资拉动、招商引资、扩权强县,以及城市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改造等一系列改革、发展和注重民生等重大举措的实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吉林摆脱了老工业基地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开始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在“十一五”收关和“十二五”开局之年,吉林省提出和强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走“三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之路。同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中,吉林找出的路径选择是“三动”战略: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通过打造“三动”引擎,高速旋转,强势发力,推动吉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化统筹”和“三动”战略不仅是一种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更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遵循。

对富有地域特色的吉林党史的回顾和思索,对吉林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追寻和传承,是我们振兴吉林、发展吉林的丰富营养和强大动力。总结党在吉林的历史功绩,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经验:

一是要想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必须有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党领导吉林人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从只有一个二道沟邮局通讯站到今天党的各级组织的发展壮大,从杨靖宇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和抗洪精神的形成,吉林人民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无不渗透着吉林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心血和汗水,无不折射着不怕牺牲精神的光芒。

二是要想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必须有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党领导吉林人民革命的法宝,更是吉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共产党人从吉林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富有吉林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在全国率先创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了抗日游击战、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一汽的诞生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促进了一大批相关的汽车辅助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新时期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通过一个创新,开发一个产品;通过一个产品,启动一个市场;通过一个市场,推动一个产业,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三化统筹”和“三动”战略更是共产党人从吉林的实际出发,振兴吉林的创新思路。

三是要想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必须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价值所在。吉林省委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经受了抗洪、抗旱、抗风沙、抗低温、抗严寒、抗非典等多重自然与社会灾害考验。光学专家蒋筑英、国有企业优秀带头人傅万才、大爱无疆的“党义”使者李本枫、“小巷总理”谭竹青等新时代的楷模,感动了全省各族人民,他们履行了共产党人的神圣誓言和庄严职责,彰显了党在吉林的辉煌,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我们满怀豪情地总结过去、审视现在,更有足够的自信和力量迎接未来,在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的伟大实践中继续谱写吉林党史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